select classname from aClass where classid=3
分析仪是对电网运行质量进行检测及分析的仪器,可测量电压、频率、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度等参数。按用途可分为实验室型、便携型和在线监测型;按功能可分为单功能(如闪变仪)和多功能(两种及以上功能)。分析仪一般应用采样原理,对电压和电流作瞬时采样,然后作傅立叶变换,得到基波和包括直流成分在内的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角值。谐波功率则由谐波电压、谐波电流及其的相位差计算得到。 近日,按照《贵州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修订工作程序》规定,贵州省制修订的JJF(黔)32-2019《电能质量分析仪校准规范》经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定通过,并进行公示。该项计量技术规范自12月9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实施。 《电能质量分析仪校准规范》适用于具有电能质量监视测量、统计分析功能的电能质量分析仪(以下简称分析仪)的校准,也适应于综合电参数测量设备中具有电能质量测量功能的校准,但不适用于暂态谐波的校准。 该项计量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有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计量单位、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与处理、复校时间间隔等。 电能质量分析仪的校准条件包括环境条件、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其中,环境条件要求供电电源:(220±22)V,(50±1)Hz,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45~75)%,周围环境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场干扰。另外,标准设备对应功能的测量不确定度应不大于被校分析仪相应功能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三分之一,分辨力应不大于被校分析仪相应功能的十分之一。校准三相不平衡度时的标准三相比较仪的电压、电流幅值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0.05%,相位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不大于±0.05o。 仪器的校准项目如下表所示: 仪器校准前需要进行校准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被校分析仪,应外观完好,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生产单位或商标、生产日期、各接线柱(口)及输入输出端口应标识清晰;各开关、旋钮、按键应能正常工作;显示功能、电气工作应正常;附件应齐全等。另外,需要按照被校分析仪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规定进行预热和预调。 关于仪器的复校时间间隔,该项计量技术规范建议不超过12个月。但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更多详情请参见以下附件: JJF(黔)32-2019《电能质量分析仪校准规范》
基于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双方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的良好合作,为继续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从各自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决定共同组建合作实验室。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业务主要聚焦于皮肤和结核等领域,包括维甲酸类药物、抗过敏、抗真菌和糖皮质激素类等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华邦已经成为“中国专业的临床皮肤药物供应商”,并在抗结核药物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制剂与原料药产品销往海外多个市场。 2019年9月18日,华邦制药与岛津公司举办了隆重的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前,双方与会领导共同观看了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的宣传片,华邦制药副总经理李娟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与岛津的长期合作历程,对岛津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给到的支持表示感谢,最后激动的表示:岛津公司与华邦制药的合作已有20余年,合作实验室的成立就像是圆了一个梦。华邦制药副总经理李娟 随后,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吴彤彬部长进行了致辞,吴彤彬部长表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将双方的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未来不仅要做好售前、售后工作,更要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追求专业创新,将设备用于新药研究和品控,加强与研发部门的沟通,实现岛津公司设备的差异化并多方位的支持客户,尤其在包材相容性实验、遗传毒性杂质监测中,岛津公司将为华邦制药提供更多专家和更加广泛的支持。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吴彤彬部长 致辞结束,岛津公司吕冬部长进行了发言,特别强调了岛津公司北京创新中心、分析中心会为华邦制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岛津公司吕冬部长 接下来,由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吴彤彬部长与华邦制药华邦制药副总经理李娟,对合作实验室进行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 仪式出席者热烈的掌声中,华邦制药饶中树总工与岛津吕冬部长完成了对合作实验室的揭牌仪式。揭牌仪式 签约与揭牌仪式结束,岛津公司吴彤彬事业部长一行在华邦制药分析部经理刘阔的带领下,一同参观了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华邦制药实验室参观与会领导合影
塑料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随处可见的塑料制品背后是塑料生产行业庞大的产量。根据2015年的数据,全球塑料年产量大约为3.22亿吨,并且在未来20年内,这个数据可能再翻一番。迄今为止,全球塑料总产量约90亿吨,其中91%的塑料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这不仅代表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也意味着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 对于白色污染,各国并非毫无作为,事实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用塑料袋,中国也在2007年颁布“限塑令”。然而十年限塑,效果却并不理想,随着国内外卖和快递业的发展,塑料包装的使用量甚至还有上升趋势。《法制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美团、饿了么、百度三家外卖平台每天将生产近8000万个一次性塑料餐具;2017年快递行业使用的塑料快递袋达80亿个。这些数据似乎足以说明“限塑令”的失败。 近几年全球反塑料运动愈演愈烈。2018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宣布启动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在此之前世界各地已经有不少反塑料运动,如英美等国发起的反塑料吸管运动、印尼在首都雅加达发起的反塑料袋运动。除此之外,各国对塑料产品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史贵禄提交了一份关于限塑的建议,希望对一次性塑料用品加强管控。而2月份海南已经出台“禁塑令”,要求在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海南省的行动将为我国限制塑料制品提供经验。 然而我们对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控制不应太过乐观,“限塑令”的名存实亡提醒我们,限制塑料产品使用仍然困难重重。塑料袋的便利让人们很难不去使用它,去年央视在农贸市场进行采访,摊主表示不用塑料袋没办法卖,而来买菜的居民也表示虽然清楚白色污染的后果,但是由于没有替代品只能继续使用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的成本在其带来的便利面前几乎等同于无,这也让人无法因收费而放弃使用塑料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到可分解的塑料替代品。 至今已经有很多的环保材料出现,例如来自玉米的聚乳酸(PLA)。与传统塑料相比,聚乳酸可在27天内分解,燃烧时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今年也有几种塑料替代品出现。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鱿鱼蛋白能用来制造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替代品,并且通过转基因技术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最近,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结合木质纤维与人造蜘蛛丝的丝蛋白研发出一种可降解生物材料,未来或能成为塑料替代品。 虽然环保材料时有出现,但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无法投入使用。即使可以大规模生产,新材料还需要接受各种试验设备的质量检验,如拉力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熔体流动速率仪等,检测材料的各种数据。此外,还需要通过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等环境试验箱检验材料的性能。通过检验,才能判断材料能否真正代替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最近,国家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开始推行,“禁塑”也为期不远。为避免“限塑令”的情况再次发生,替代产品的研发刻不容缓。我国在智能海水可降解材料、仿木复合材料等生物降解材料已有不小的研究成果,但到投入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做起,减少生活中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
近日,生态环境部接连发布了多项国家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到环境卫生管理业、医疗机构、日化品制造、化学品制造、化纤制造、煤炭加工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排污许可制度是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通过排污许可制度的完善能够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的规范化和有效性,推进行业污染物产、处、排规范化管理,推进行业环境管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16年,我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部署。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并且在年底对火电、造纸两个行业进行了排污许可改革,在京津冀试点地区开展钢铁、水泥行业,在海南开展石化行业排污许可证试点。 在《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指导下,2017年6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涉及到了78个行业和4道通用工序。我国还确定对大气十条、水十条确定的重点行业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到2020年,基本完成各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2018年2月,生态环境部决定提前开展2020年度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项目承担单位征集工作,2018年8月发布《关于确定2020年度重点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确定多个项目的承担单位。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计核发排污许可证近4万张,覆盖钢铁、水泥、淀粉等多个重点行业。 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对设置行业和通用工序进行了调整,在重点区域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国全面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实现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排污许可管理更加全面、科学、高效。 排污许可制度的不断制定和完善,证明了国家对于排污管理的重视。而在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制定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污染物进行监测和管理。 一般情况下,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会对排污监测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不仅包括需要监测的污染源,更包括监测仪器的管理、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中要明确许可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排放去向等事项,载明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要求等相关内容。 比如说,环境卫生管理业排污单位要监测的污染源包括产生有组织废气、无组织废气、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同时对雨水中化学需氧量、悬浮物以及地下水开展监测;电子工业排污单位要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制鞋工业监测的污染物项目包括颗粒物、苯、甲苯、二甲苯、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 随着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逐步完善,有望在2020年完成各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的目标。届时,更多的企业将会参与其中,污染物排放也将会受到全面的监测和管理,助力蓝天碧水保卫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以下简称《年报》),公布了2018年全国移动源环境管理情况。《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亿辆,同比增长5.5%,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065.3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3089.4万吨,碳氢化合物(HC)368.8万吨,氮氧化物(NOx)562.9万吨,颗粒物(PM)44.2万吨。 自21世纪初以来,机动车尾气污染已从区域问题转变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成分相当复杂,有100多种以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CH)、碳氢氧化合物(HCO)、氮氧化物(NOx)、颗粒物及铅的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和处理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问题。欧盟环保专家认为,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危害,除了调整城市交通政策,大幅减少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外,利用相关仪器设备监测汽车尾气排放,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是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浓度)进行检测的仪器(包括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柴油车排气分析仪),也是机动车排放物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主要用于车辆定期检测和日常检修,终端用户为机动车检测站、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城市环境监测站、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汽车销售服务企业(4S店)及科研机构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便开始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1983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随后几年内,又陆续颁布多个测量方法标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体系。 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更新,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除尾气检测分析仪外,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安徽等多个城市纷纷引进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2017年7月27日,原环保部针对机动车排放超标问题发布《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推动了国内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行业的全新发展。市场分析人士指出,2018-2020年将是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建设密集期,潜在市场空间达千亿元以上。 为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我国将投入大量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财政资源,加大汽车尾气治理力度。可以预见,机动车尾气检测等防治工作将在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整个汽车行业对尾气监测仪器设备需求将会不断增多,为相关仪器企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南华仪器利用在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烟度计)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正在研发环境监测设备与系统产品(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有机挥发物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并已经开始投放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尽管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在不断更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目前我国的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尾气检测仪器设备没有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尾气检测存在大量造假行为。此外,检测设备控制软件不统一,也是机动车检测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制定更科学、严格的尾气检测仪器仪表标准或许是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下一步的方向。对于相关仪器仪表企业来说,研发更高标准、更完善的产品将是赢得市场的途径。
药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心的热点,专业的检测设备加上专业的检测人员,对药品安全而言是一个强有力的保证。专家指出,药品检验检测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检验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偏差,可能就会使得一些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药品流入市场,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实验室研发及临床前都需要经过有效性、安全性评价。过去,国内大部分新药研发企业采用的是手工检测法,流程复杂,效率低,检测结果不够精准。一些具备资金实力的新药研发企业会选择购买国外的检测设备,但进口设备价格昂贵,维护维修成本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药研发速度加快,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国内的药品检测方式和准确性也亟待提高。 近年来,在业内研究人员以及药品检测设备制造企业的努力下,国产的药品检测技术以及检测设备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且市场上的药品检测设备规模逐渐庞大,产品种类丰富,因质量良好、价格实惠,受到了众多药企的青睐,助力新药研发。 如今,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助力药品检测更精准、便捷,在药厂、药检所或实验室中,只需要把样品放入仪器,就可以在电脑端得出准确的分析数据。 今年8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的通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新“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对于药品抽样、检验、复验、监督管理等均给出新的要求。业内认为,在此背景下,药品质量检验管理将更严格,相关的药品检验检测设备市场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市场上,常见的药品检测设备如全自动药物溶出仪、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等。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竞争优势,一些药品检测设备制造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或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个性化方案。 以液相色谱仪为例,有设备企业打造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色谱柱、检测器、信号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等特点。该企业人员表示,“现今的研究和生产环境竞争激烈,很多药企需要在不影响产品质量、运行效率和性能的前提下削减成本,同时在提高生产率和促进创新方面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根据用户痛点,研发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效率高,灵敏度好,价格也比较实惠。” 有的液相色谱仪制造企业则提供非标定制设备,由于用户的项目及精度要求不同,需要运用到的硬件配置也不一样,价格差异也较大,该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要求“量体裁衣”,减少用户的成本。 据悉,还有检测设备企业在提供全自动检测仪器的同时,可以结合客户企业研发药品特性,开发检测工艺及方法,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